峨眉山报国寺的来历,峨眉山报国寺旅游

来源: 发布:2019年03月27日 作者: 人气:2801
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为游山的出入门户。明万历年间始建,报国寺最初名“会宗堂”。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的虎头山下,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

      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为游山的出入门户。明万历年间始建,报国寺最初名“会宗堂”。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的虎头山下,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为普贤菩萨,因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道教是广成子,据说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过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舆,和孔子同时代,楚王请他去做官,他装疯不去,后来隐居峨眉山。会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儒、释、道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清嘉庆《峨眉县志》卷2:报国寺在“县南十里。旧有庆祝在此”。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修并改报国寺至至今。山门有清康熙帝御题“报国寺”匾额。同治五年(1866年)扩建后,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等五重,建筑面积 10600 平方米,自前至后逐级升高。建筑宏伟,气势轩昂,各殿佛像金灿夺目。寺内有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彩釉瓷佛一尊,高2.4米。大雄殿侧辟有峨眉山电动模型室,介绍全山地形、名胜古迹、物产及游山路线等。

       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其余六尊为过去佛,从右至左依次为:南无拘留孙佛、南无拘那含牟尼佛、南无迦叶佛、南无毗舍佛、南无尸弃佛、南无毗婆尸佛。这七尊佛的塑造工艺称“脱纱塑造”。这就是先塑好坏模,然后在坯模上面涂上漆,再用麻布、绸料一层层敷上,待干后脱去坯模,最后彩绘。具有体轻、防潮、防蛀、不裂缝、保存久等特点。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塑造艺术的精湛。七佛皆盘腿坐莲台,体态匀称,庄严肃穆,乍一看似乎形态都一样,细细审视,表情各有变化,维妙维肖。佛教造像中,还很讲究手的刻划和塑造。手有各种姿势,佛教称为“印相”。你看释迦牟尼佛,右手举至胸前,拇指与中指相捻,其余三指自然舒展。这一手印象征佛在说法,称为“说法印”。其他六尊佛的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种手印表示“禅思”,使心安定,叫“法界定印”。体态、手势和面部表情,都体现了佛的智慧、人格、道德皆完美无缺,至高无上。有朋友问,七佛莲台下的“小鬼”是什么意思?这有两种解释:其一,莲台又称“金刚座”或“须弥座”,意思是佛的法座象“须弥山”(古印度传说中的山名)那样高大、坚实,座下塑造的是“金刚力士”,肌肉发达,面部狰狞,对邪恶起震慑作用;其二,释迦牟尼佛度“六道”时,拯救出来的饿鬼,他们为了报佛恩,都蹲在金刚座下,听经护座。 

       这里还有一副禅联:“觉树开昙花,三世诸佛,慈光普照大千世界同登彼岸;峨眉长灵芽,七尊如来,哀怜摄受亿万众生共证菩提。”“觉树”即“菩提树”,“昙花”即“优昙花”,为无花果类,这里指祥瑞之花。“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彼岸”即“涅磐”,就是佛教徒圆寂。佛教认为人包括肉体和灵魂两个部分,修成正果的人,死后灵魂不灭,要到另一个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灵芽”,泛指具有灵性的花木。“如来”,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也就是循此真理达到佛的觉悟。“摄受”,佛以慈心摄取众生。“菩提”即觉悟。整个意思是:菩提树开着祥瑞的花,三世佛的慈光照耀着整个世界众生,一起到达极乐境界;峨眉长着有灵性的植物,七尊如来佛哀怜接受了亿万众生,帮助他们觉悟。左壁挂有“七佛偈”木屏四条,是我国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左边是“吟翠楼”,上悬蒋介石1935年在峨眉写的“精忠报国”横匾,右边的客房,叫“待月山房”。普贤殿左厢有客房数间,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报国寺。抗战中,他坚持浴血抗战,出席开罗会议,和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掰手腕,捍卫了中国利益,确立了战后五常的国际地位。如果不是他坚持抗战胜利后打内战,中国将在日本派驻军队,现在的钓鱼岛争端根本不会出现。甚至包括琉球群岛都有回归的可能。蒋氏父子到现在还没有入土为安,只因为希望有一天能够落叶归根。报国寺门口不远处,建一亭,挂有明嘉靖年间圣积寺所铸的一口铜钟。钟高2.3米,重25000斤。当时,圣积寺在晚上敲钟,三十里远亦能耳闻,故名“圣积晚钟”。由此登峨眉山至金顶有二道,右道为一百二十七里,左道为八十八里。今天我们去峨眉山全由观光车和索道代劳,若要步行,则请当地的向导,一天的行程改步行得七天时间才能游完全山,闲下心来安心体验峨眉山之旅也是一种莫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