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秦朝末年,那支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为何都神秘消失,他们到底去哪了?
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造就一个名将都是艰难的。天资、努力、运气,任何一个微小的差距,都会让一个人失去成为名将的机会,廉颇因赵王被离间临阵换帅赵括因而成就了他四大名将之一,项燕若是楚王也临阵换帅可能就是五大名将,然而就是这点点滴滴的偶然因素造就了这些时代的英雄为后人道。而在中国历史上,王翦、王贲父子堪称一个奇迹。在秦国统一天下,吞并六国的战争中。王翦消灭了燕、赵、楚三个国家。王贲夺取了辽东,彻底扫平了燕、赵两国的残余势力,灭亡了齐国。
现在我们重新翻开历史走进那个年代,去查找那段时间都发生了什么?揭开这支神秘军队的去向!
要查找这支军队的去向,我们就要从秦大将王翦说起,王翦,其出生年月不详,战国时期秦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国三大干将之一,中国十大名将之一,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的又一位良将,这一系列的荣誉都足以见证王翦非凡的战绩,他绝对是个优秀的将军。王翦一生历经,侍奉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几代秦王,可以说是一个老将,他对秦国忠心耿耿,又是个擅长作战的将军,公元前236年攻伐赵国的阀与之战,王翦消灭了燕、赵、楚三个国,战功卓著。
秦孝公是秦始皇的五世祖。孝公到始皇关系图:秦孝公赢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赢稷(武王异母弟)→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赢子楚→秦始皇赢政,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自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级的军功爵位制度以后,普通平民百姓都有了杀敌建功、一步步晋升爵位的机会,这也是秦军在战国时期战斗力超强的原因之一。得益于这种军功制度,使得秦国名将辈出,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时难以胜数,顺口就能说出很多熟悉的名字——司马错、魏章、甘茂、白起、王龁、王陵、王翦、王贲、内史腾、蒙骜、蒙武、蒙恬、王离、章邯等等。
王翦不同于一般武将,此人极其睿智,擅于洞察人心。王翦年少时期就对军事很感兴趣,但是在军中一直都是担任小官,所以不为人所知,一直到秦始皇当政的时候,王翦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王翦军事天赋极高,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打战必会作周详的考虑,战则必胜。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所以不会为了胜利,而盲目的不惜一切代价去硬碰硬。在交战过程中,所有不好的因素都被王翦给提前解除了,对方根本没有翻身的机会。王翦在嬴政成为太子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相当冷静的特征,这是一个大将应有的优良品质,并且有勇有谋,所以秦始皇多次夸赞过王翦说:“王翦当为吾师。”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王翦正是“上兵伐谋”这一军事策略的典型人物。王翦使反间计让赵王杀掉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与其他只知道带领硬碰硬打仗的将领来说,王翦高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兵者诡道也,这正是王翦胜人一筹的地方。
始皇一统天下后,身边是李斯赵高等人,游走边关的大将为蒙恬,再未看到王翦的身影。细究史料记载我们发现王翦灭燕赵之后并辞官归隐。重新启用王翦攻灭楚国后再次上表告老还乡,秦王准予。二度出山帮助始皇灭楚,传衣钵于其子王贲,彻底隐居,至死不出,终于逃过兔死狗烹的铁律。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商讨灭楚的事,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嬴政听了之后大喜,认为王翦已经老了,派李信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看大王不听也不多言,就称病辞官,回归故里。在别人看来,他是赌气辞职。其实他心里应有盘算,如果李信胜不如提前让贤,如果李信败,秦王再任用他顺利很多。李信被楚军的假意败退所迷惑,实际尾随秦军突袭,致秦军大败,秦王大为震怒,这才意识到只靠李信的二十万大军还无法打败楚国,于是马上乘快车奔往频阳,向王翦致歉并请求出兵。王翦深知,克楚不易,项燕非等闲之辈,李信初克城池,而后惨败,皆因对对手了解甚少,若非意外,实难取胜,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王翦答应,但是坚持要六十万大军。秦王嬴政犹豫许久,最后还是答应了。于是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出征时又向秦王提了很多赏赐——“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副将蒙武不解,担心老将军因此得罪秦王,王翦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先不管秦王嬴政是真的消除疑惧还是假装消除让王翦放心,反正秦王赌的这一把是赌赢了。
王翦不负所望,一年后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王翦作为一员名将,深知若要胜项燕,那不是战场上的简单厮杀,而还要比国力,一年的等待,那得要多少金钱,若非李信的铺垫,秦王能做到吗?成就一个人是多么的艰难。王翦是个聪明人,他很擅长揣测人心,他的聪明令人发指。王翦如此名将,用了一年的等待才等出破项燕的战机,若非楚国国力日衰,项燕当是何等人物!从王翦献计以平原君要挟赵王杀魏齐,到利用赵王的疑心杀害李牧,再到以贪得无厌的假象消除秦王的疑惧,乃至在攻打楚国时利用心理战术,在城里坚守不出,让秦军投石作乐,以迷惑并消耗楚军,使楚将项燕轻敌又按耐不住,故而被王翦打败,项燕最后自刎而亡。故此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王翦灭楚后即归隐,丝毫不去争抢最后一抹战功,将余下的功绩留与他人,秦王还能说什么?
越王能共患难不能共甘甜,劝一起辅佐越王的文种激流勇退,文种不听,落得被赐死的下场,范蠡留下一句发人深省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而最后落得车裂而死;白起为秦攻下70余座城池最后被赐利剑一把,自裁而亡,至死不知原由;吕不韦一生算计最后落得赐毒酒一杯;就连范睢也是差之毫厘一生战战兢兢渡过余生。反观王翦,在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中,其排名孰是孰非就一目了然了!正因他的处事哲学,才有后来的王离的长子王元迁往琅琊为琅琊王,次子王威迁往太原为太原王,从此王翦三世完成战国使命,王家新的辉煌篇章刚刚开始......
王翦死后葬于到贤镇永和村(今陕西省富平县城东北约二十里,因来晋国公子重耳到此避难而得名,因王翦墓而出名),若旅游到陕西,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个镇,真是风水宝地吗?王翦为王氏未来影响至深,后世名人辈出。王翦最为称道的三件事,第一件是替秦相范睢捉拿仇人魏齐,第二是替秦王平定其弟长安君的叛乱,第三是辅助秦王剪除权相吕布韦,三件事件件惊心动魄。
王翦告老还乡之后,他的儿子王贲夺取了辽东,彻底扫平了燕、赵两国的残余势力,灭亡了齐国。王贲为人低调,深得父亲的真传,始皇也应允了他解甲归田,衣钵传于王离。
王离有人说他战死了,但专家考证认为,王离并没有死,而是像他的父辈一样悄然隐遁了,以后来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帮来看,是可能的,但王离的长子去了琅琊,次子去了太原来看,王离应该不在人世了,项羽破釜沉舟不仅为战功,也为祖父项燕报仇,他会放过王离?王家子孙迁入琅琊和太原,衍生出历史上第一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影响历史1700多年,有兴趣可以去查一查,王吉,王羲之,王导,王敦是琅琊王家的后人,汉末司徒王允是王威的后人,被告董卓杀后王威的另一支族人西晋时活跃起来。这都与王翦的传家智慧密不可分。王离是王贲的儿子,也是秦末名将,他是和公子扶苏一起守边疆的大将蒙恬的副将,蒙恬死后,王离接任其职位。后来在秦末的巨鹿之战中王离败给了项羽,王离军队是秦国精锐中的精锐,若非上天开这么大一个玩笑,项羽将成为疯子,历史终归是历史,无从辩解。
资治通鉴有一段专述,是主父偃写给汉武帝的话。原文--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 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昔秦皇帝并吞战国,务胜不休,欲攻 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徒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 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 调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敝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沮泽,咸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东、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锺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 足于粮饷,女子纺织,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也就是说,这支军队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损耗过大,不在是那一支虎狼之师了,加之天不隧人愿遭遇恶劣天气,王离也兵败丧命。
当时从上郡出发的“王离”军,并不需要向南移动进入关中,再由崤函通道或“轵关陉”出关。上郡所在的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中的“太原盆地”之间,存在一条穿越吕梁山脉的通道。当年建立中山国的“白狄”,就是通过这样一条路线,渡过黄河,最终穿越整个山西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鉴于“王离”军的攻击目标是赵国,他选择了由“井陉”这条线路,来穿越太行山脉。秦二世灭六国,派王离和章邯前去攻打赵国,赵国被毁,赵王等人被逼至巨鹿城中。在秦征伐六国的战争中,赵国是最顽强、抵抗最坚定的,可以说六国之间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如今赵国危在旦夕,各诸侯意识到赵国的重要性,就纷纷派兵前去救赵。最终,楚国的项羽不负众望,带领上下一心的楚军奋勇杀敌,打败了秦军。王离率领的军队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有着势不可挡的气势。每逢此军队出征,必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秦军装备精良,有重甲步、骑兵、车兵,在地势平坦的平原上能发挥最大的的作战作用。可是天不作美,《史记》中记载:秦二世二年七月,“天大雨,三月不见星。”平原上被大雨冲刷出大大小小的泥泞。在与项羽的对战中,王离装备精良的军队受到天气的限制,战斗力极大的削减。而项羽带领的士兵,装备简单,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孙子兵法云:退无可退,通往直前,只此一条路可选,兵则以一抵十。项羽借天公之美,率领众士兵一鼓作气,击败秦军。秦军战败,王离被俘,军队投降。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国士兵皆被项羽坑杀。
为什么说项羽是疯子?项羽率三万军士,还分一队人马前去切断章邯的主力军,这点人能做到吗?若非天工作美,项羽这点人能被一个破釜沉舟之计就能胜得了精锐之精锐的王离,这是秦军内部不和,章邯军队刚打了几战下来,也有理由休整,更有可能是不信项羽军能奈何得了这支精锐部队。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却不值得借鉴,只要章邯军支援,只要不是这样的恶劣天气,只要王离能审时度势不轻敌,项羽决无机会,然后终归没有如果,只有但是,项羽是老天成就的他,那么多不可控的因素,任何一条足以碾压项羽军队,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
十五年前,王翦打败楚国项燕,项燕自刎而亡,十五年后,项燕的孙子以十分之一的军队逆袭王翦的孙子,直到刘帮垓下之战项羽自刎乌江,王项两家恩怨结束。秦国的这支军队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项燕之子项梁是项羽的叔父,所以项羽是项燕的孙子。《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其叔父项梁因此不满他,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不教他读书与剑术,改教他兵法,但项羽略知大意以后,便不肯全部学完。后来项梁因故杀人,躲避仇家,携项羽逃亡到吴中(项梁避仇的吴中在今天的苏州)定居。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止于术。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对战争的技术是相当高明,但也仅止于术,项羽很难与谋略扯上关系,这就是项羽最终败于刘帮。种种原因,王离能控制的就是不轻敌,就是这个失误,秦国加速灭亡。
- 上一条:嵩山少林寺
- 下一条:二八定律也叫二八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