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来源: 发布:2019年09月16日 作者: 人气:1370
世人都赞同老子“功成身退”的道理,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刘邦曾封韩信为“三齐王”,就是与天齐,与地齐,与君齐。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口诀是: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开一枝,七子团圆正月半,除百零五便得知。”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一个正整数,被3除时余2,被5除时余3,被7除时余2,如果这数不超过100,求这个数。《孙子算经》中给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

       韩信初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但韩信胸怀高远,韩信的一生充分说明时事造英雄,莫非乱世,哪来韩信成就的伟业。纵观韩信一生,前期生活困苦,未被推选为官吏,这充分说明他不太懂人情事故,虽怀本事,但不能为人视,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商业是人性的显现,要在商业中成为巨贾,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实现的人生高度,韩信肯定不会愿意为小商贩,故而只能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这些都表现出韩信不愿让自己平庸,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能忍气离去,想钓鱼填肚子,有一大娘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饭吃,天天如此,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物,怀有碧玉却无人能识,诗仙李白,终因没有展现李本领的地方,最后只成就了一个诗仙,虽有天大的抱负去无处可施。就是这时,陈胜吴广起义,这就韩信带来了机会,也是为了填饱肚子,,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部队,默默无闻到项梁死后,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刘邦不用,逃走另谋出路,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 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刘邦问道:”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刘邦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刘邦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刘邦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韩信拜将后,刘邦还是不信韩信并询问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您比得过项羽吗?”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羽。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这时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 。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刘邦听后大喜,从此重用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将军后,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帮助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上阵,逐渐取得刘邦的信任。《史记》上记载韩信在临晋智虏魏王豹,在井陉口诱杀成安君陈馀,在潍河计杀楚名将龙且,垓下设十面埋伏逼杀西楚霸王项羽。其实这些战争的取胜,都是韩信熟练运用兵法的明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敌人的情况,然后巧设谋略,才能置劲敌于死地。韩信亲自上阵领兵征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熟知兵法的成安君陈馀,单是项羽麾下排名第一的龙虎猛将龙且经历了巨鹿之战等多次战役,又是平定季布之乱的最高统帅,威震四海,傲视群雄。他和项羽惺惺相惜,精通战术,不屑于用谋略,用强悍的实力用手中的武器来说话。面对这样有实力的对手,韩信以“智”取胜。“兵不厌诈”,且《孙子兵法》上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跟,远而示之近”。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韩信的成名战术,然而对手偏偏是不屑于用谋略的项羽、龙且,拥有王室血统的魏王豹,凭学识获得豪门贵族认可的成安君陈馀,这样韩信既了解对手的性格脾气,又在战前派出侦查兵了解对手的兵力部署情况,然后因地制宜,制定出作战计划,剩下的就看韩信如何实施了,这些战役使韩信计谋得以实现,立下赫赫战功,也因而成就了韩信的伟名。韩信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的一无是处,而在军事上体现出来的天赋,后世评为汉初三杰之一。

       原来蒯通曾经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三分天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归汉,汉人震恐。”但是,韩信坚信刘邦不会亏待自己,没有采纳。韩信凭借赫赫战功获得了刘邦的倚重,但他拥兵自重,功高盖主,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刘邦防着韩信的。刘邦为了江山稳固,曾对韩信许下三不杀的诺言:“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若韩信造反,萧何全家也将不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求自保,(一定是在刘邦的授意下)萧何献计吕后封闭的房内,避开刘邦承诺的三不杀死于吕雉的竹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韩信的真实写照。韩信临死前说了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大概意思是很后悔没有听鹏通的话,坐看项羽和刘邦相争,坐收渔翁之利。如今被女子所杀,难道是天意吗?可以想象,韩信是自取灭亡,他先去找樊哙(吕雉的妹夫)报怨加速了吕雉的刺杀计划,死之前,还出卖了蒯通(原名蒯彻,蒯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刘邦加京下诏令捕捉蒯通。蒯通被带到,刘邦亲自审讯,问他是否教唆韩信造反。蒯通回答说:“是。只是韩信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才有今日的下场。如果当初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刘邦勃然大怒,下令烹杀蒯通,蒯通则大呼冤枉。刘邦愕然:“你已经承认唆使韩信造反,还有什么冤枉?”蒯通说:“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那时候,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刘邦便赦免了蒯通的罪过。蒯通是韩信的谋士,韩信接连平定三国后,准备挥师东进攻打齐国。但是此时汉王刘邦已派郦食其劝降了齐国,韩信便停止进军。蒯通却力劝韩信与郦食其争功,韩信听了他的建议,出兵攻齐。齐王田广见汉军突然出现,非常生气,认为自己被郦食其出卖了,立刻烹杀郦食其。齐国被攻破后,齐王田广也被杀了。蒯通又劝说韩信以齐国为根据地,跟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韩信在犹豫不决期间,自封代理齐王。而此时,刘邦正被项羽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之际,刘邦只好派张良前往齐国,封了韩信一个真正的齐王。最终韩信没有听取蒯通的建议,但是至此已经失去了刘邦的信任,为以后的被杀埋下祸根。这就是蒯通一说而丧三俊的典故。

       当你来到武侯祠,你一定会为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运筹帷幄惊叹!诸葛亮在历史上的空城计极具真实现,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对对方了然于心,就摆出一个真正的空城,司马懿一定不敢打,诸葛亮被捉,他的仕途也就结束了,正因为诸葛亮的存在,魏王才不敢撤司马懿,这是多大胆的谋略。“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诸葛亮和司马懿深谙此理,这都韩信及以往历史事件的沉淀。回头看,韩信若是听信蒯通的计策,就能三分天下吗?韩信是战神级别的人物,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打下江山,经营国家,恐怕就不是他的特长了。其实韩信还是忠诚于刘邦的,没有造反的意思。清代包彬有诗维护他“鸟近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区区一饭犹图报,争肯为臣负汉王。”古人早就说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但是更多人认为他错在不懂明哲保身,唐代李坤也是对此感慨不已。“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可是韩信不懂明哲保身,终难得功成身退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