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2023年三星堆考古五大重要意义
一、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14C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出土陶尖底盏、陶高领罐、陶敛口瓮等与金沙遗址兰苑地点同类器物形制近似,可知除了存在打破关系的五号坑和六号坑年代稍晚之外,其余几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二、多学科研究丰富了三星堆文化内涵。本次发掘发现了青铜大面具、扭头跪坐人像、神坛、玉刀等之前未见的器物,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铜器类别;研究认为三星堆的铜器铸造工艺为范铸法和分铸法相结合,采用了铆接、芯骨等技术;通过显微观察和丝蛋白分析在多个坑中发现了丝绸,填补了西南地区夏商时期无丝绸实物的空白;四号坑通过植物考古明确坑内灰烬主要以竹为主,另有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等,表明古蜀国的气候温暖湿润,祭祀区紧邻河边且植被茂密;残留物分析显示祭祀用牲有黄牛、野猪等,诸多新发现呈现出更加完整、丰富的三星堆遗存种类和文化内涵。
三、实证是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接文化联系,三号坑、八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三号坑、四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三号坑、七号坑、八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各坑大量发现的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而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四、创新考古和保护工作机制。本次发掘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单位合作”的工作理念,在发掘之前就对研究课题进行了全面规划,并将研究前置到发掘之时同步开展,同步进行的还有文物保护和现场保护,为此在现场搭建了现代化考古发掘大棚、恒温恒湿发掘舱、现场应急保护平台、多功能考古发掘操作系统等。整个发掘工作实现了跨领域联合、多学科融合,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话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考古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古地质学、古环境学等多个相关领域学者近200人参与现场发掘、科技考古以及文物保护等工作,确保高质量考古工作水平发挥。
五、积极向社会共享新成果。新建成三星堆考古国际网站,面向世界介绍三星堆考古新进展与新成果。协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哔哩哔哩等近20家常驻媒体,通过网络直播、全球推介、二次创作等多种方式,向全世界、全社会宣传本次发掘的最新进展与成果,呈现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中国考古大会》、《开讲啦》、《考古公开课》都有三星堆本次发掘成果的展演,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2021年五四青年节晚会也有三星堆考古人和新出土文物的身影,纪录片《古蜀瑰宝》、《又见三星堆》、《探秘三星堆》等纪录片专门聚焦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中国历史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院、宜宾市博物院等举办的10余场展览展出了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创造性地开放了三星堆博物馆的修复中心,让观众可以一览新出土文物从坑内到展柜里的全过程,让三星堆的文物活力起来,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同时,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形成三星堆博物馆参观热潮,节假日的参观人数再创新高,仅2021年三星堆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达到146万人,实现综合收入超过1亿元,较之2019年分别增长139.62%、245.68%,较2020年同期增长380.72%、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