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广场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文殊院位于文殊院大街人民中路旁,景区门票免费,乘坐16、55、64等公共汽车,地铁1号线文殊坊站K出口均可以到达。依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殊院( 5.73公顷),形成东至北大街、草市街,南至白家塘街、通顺桥街,西至人民中路,北至大安西路规模的协调区,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3.25公顷。
文殊院坐北朝南,分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宏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一口。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而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的风度。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艺术价值。
作为成都市政府规划的三大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之一、六大旅游休闲商业区之一,是以佛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川西街院建筑为载体的,充分体现老成都人文历史精髓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胜地,院内清心雅致,闲着品茶聊人生,暮鼓晨钟能净化心灵,散步听鸟鸣唱,树阴下十分凉爽。
百年文殊院历史沧桑,但依然以“四大禅林”之身份,福赐一方,并保留唐三藏头骨等珍惜灵物;爱道堂休憩一新,日馨繁荣,香客远及东亚各国。
每至深秋,院内银杏金黄的树叶,衬托出这一片祥和,大都市内难的修心养性的好去处。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等佛教文物。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解放后,多次对该院进行修葺、粉绘,并增种上千株银杏、香樟、梅花、玉兰等花木,又增设了茶座和极有特色的素餐馆“香斋堂”,使之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佛事、游览场所。
文殊院以弘扬“人间佛教”思想为导向,将佛法的精神普及于社会各个领域为宗旨,实践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提升佛教的整体素养和社会价值。
成都文殊院“空林书画院”于2012年元月21日至2012年2月6日隆重举行首届书法名家作品展,以弘扬佛教文化和中国书画艺术,以推进当代佛教书画艺术的创作、研究、交流,进一步丰富文殊院佛教文化内涵为宗旨。佛教与艺术结缘,或者说艺术结缘于佛教,其历史久远可追溯至汉魏之际,只是当时二者结缘风格还处于单一阶段。
文殊院东厢房千佛和平塔于1991年竣工,是亭阁式千佛铁塔,六角形,11层,通高21m,塔身高15.2m,重27t。塔壁上铸999尊浮雕佛像,连同底层中央铜铸释迦牟尼佛像1尊,共1000尊,故得名千佛塔。塔身铸《华严经》、《法华经》等各类经文及建塔原因。飞檐翘角上装66条小青龙,配带响铃,微风习习,铃声朗朗。塔基下建有地宫,内藏珍贵法物,塔刹(塔刹是指佛塔顶部的装饰,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是“观表全塔”和塔上最为显著的标记。)为青铜铸造,贴真金。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塔撰写“庄严千佛层层现,护念和平万万年”对联,并书:“千佛和平塔”横匾,置于塔身。该塔虽不是历史文物,但整体观之,庄严雄伟,气势磅礴,立体感极强,为这座千年古刹添姿增彩。按塔旁标牌提示:“绕塔向右,功德无量”,绕塔一周,仔细观赏了这座精美的千佛和平塔积累佛缘。
交通16、55、64等公共汽车可以到达。